一百年前的中国,内忧而外患,饱受欺凌。
一百年前的中国儿童生活是什么样子?
群言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《孩提时代》一书,由两位传教士(美)泰勒·何德兰、(英)坎贝尔·布朗士的译著组成,是锁闭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,较早接触中国社会的西方人对自己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所做的纪录。下文是该书的节选。
中国人把孩子念书看得比什么都重,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:“养儿不读书,不如养头猪!”
小孩到了念书的年纪,就由算命先生挑一个吉日,然后这小孩——全家未来的希望,穿得整整齐齐,头发也精心梳理过,被大人带着去见先生。他背的书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“学习用的四件宝贝”(指文房四宝——译者注),一支毛笔,笔头尖尖的有一撮软毛;一块长方形的墨;一个石砚,用来就水磨墨;一沓纸。小孩小跑着跟上他大步流星的父亲。到了学堂,新学生被介绍给先生之后,先生向孔夫子的牌位祷告,祈求圣人之灵保佑这小孩念书有出息。然后先生重新落座,学生给先生叩头,恳求先生教他识字。之后,就得给孩子起个“学名”,诸如“盛德”、“文秀’、“开明”之类的。学堂的窗子很小,屋檐很低,屋里光线很暗,小小念书郎以后每天就得在这屋里念书。
老式的中国学堂里学生不学ABC,而是得熟记课本上的一个个方块字。以后想经商的孩子则由家里雇个帐房先生或伙计教他算术,不过这不是常例。学堂里的孩子一般不学算术、地理之类的科目。这么一说,可能许多孩子都想上中国的学堂了。不过还是先等我把中国的学生必须学些什么课程讲完吧。
刚入学的孩子得站在老师的桌子前,由老师教他念《三字经》的第一行,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。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遍遍地大声朗读。要是谁忘了有个字怎么念,他就再走到老师的桌子跟前请教老师该怎么念。不过他不能去得太频繁。
二十来个孩子扯着嗓门大声朗读,那声音该有多吵!不过先生对此不会训斥的,因为声音越响,说明学生越用功。他要考班上哪个人,哪个人就转过脸去,手拿着书背冲先生,大声地背诵。这种“背对着书”的考查的法子(名字就叫“背书”)是为了防止不老实的学生背诵时凭着眼尖偷看书上的内容。
学完《三字经》和《百家姓》(书里列举了中国的常用姓氏),学生就开始念《千字文》。这本书不多不少恰好1000个汉字,而且没有重复的。据说是一个皇帝下令一个有死罪的大臣编写这本书,而且要求他一个晚上就写出来。大臣不敢怠慢,苦思冥想地写了一个通宵,天亮时书总算写好了,但一夜之间他的头发全白了。学完《千字文》,接着就是学《四书》和其他经典,它们被称作“经”,意思是说这就是文章的典范。
学童在学堂里得花许多时间习字。他们能读能背以后,就得学习书写这门更难的技能。先是学怎么握笔,每个小孩拿到一本有红字的小本,他把尖尖的毛笔蘸好墨,直直地举着,开始在一个个红字上描。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,就换成用一张薄薄的半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,照着字帖上的笔划描下来。字帖下面垫着一块漆成白颜色的方方的木头,作为垫板。学生们写的那些字,都是对偶的,什么天地啦、水火啦、明暗啦。慢慢地,他开始学写文章、信函。写作在中文里面是特别难的,学生一般得花好几年时间学习。不过在先进的学堂里,学生必须多学算术,花在作文上的时间就比他们前辈少了。
练习写文章和诗是中国学堂里的主要功课。等到学得娴熟了,他们就去参加科举考试。进考场以前先要搜身,以防考生夹带书本或在袖管里藏掖别的违禁品,然后考生才能坐到板凳上去写文章。每次参加考试的人一般有二三千,大多是成年人,学童要和他们同场应试当然不容易。不过的确有许多人年纪很小时就通过了考试。
老式的中国学堂一般是正月十六开学,到年底才放假。碰上节庆或婚丧嫁娶之类的事,或是稻子熟了要收割,老师就得回家帮忙。三月扫墓祭祖,五月赛龙舟,还有七月、十月、十一月的节日,老师都要回家一两天。老师一走,孩子们就在街上玩耍、闲逛,除非是农忙季节,或是父母差使他们干点什么活。所以虽说他们没有固定的寒暑假,但也不至于没有假日。
不过这种老式的学堂只会越来越少,只在农村还保留着一些。在大些的城市里旧的教育方法正在逐步被淘汰。在政府办的学校里,男孩都统一穿制服,看起来像一群童子军似的,不同班级的学生制服上有不同的横杠,真像军队里用臂章来区分二等兵和下士以及中士一样,所以一看臂章你就知道这学生属于哪个班。碰到有人来视察,学校就敲铃,全体学生立正,手触帽檐向来宾致敬,跟士兵向军官敬礼一样。经常有督察人员到新学校视察校长和老师的工作。
幼儿园是小孩受到启蒙教育的地方,这在中国还很新颖,但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,很快就风靡开来。小家伙们喜欢按时唱歌、比赛。他们的小手指在沙子上堆个山呀岛呀的十分灵巧。老师用彩球或石头弹子教他们数数。图画课上,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,然后给他们讲解。他们的眼睛就亮亮地盯着黑板,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讲。在幼儿园,老师让孩子的耳朵、眼睛、手、足都参与到学习中来,读书、写字、地理、算术都从功课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游戏。这一切,都是那些仙女般的幼儿园老师们的功劳。到快要放假的时候,父母就来和孩子们聚在一起,看聪明宝贝们的比赛和表演,家长们手里摇着各色彩旗。听到自己的孩子唱劳动歌曲,或是一字不错地背诵,做父母的就别提多自豪了。因此他们很乐意为“孩子们的花园”(这是中文里“幼儿园”这个词的字面意思)掏钱盖楼或是培训教师。
中国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学习,将来他们无疑会让他们的国家再次扬名世界。中国式的罗曼史和恋爱、作战都没什么关系,它通常是围绕一个主人公如何忠于职守、如何少年成名、最后做上大官展开的。“十年寒窗,一朝得志”,便可以衣锦还乡,给父老乡亲带来欣慰和荣耀。正是这种功成名就的期望,激励无数莘莘学子用功学习,而且学得自觉自愿,十分愉快。